1. 首页>>股市

外围乱了

家人们呐,今天大A高开高走,中位数 +1.9%,4515家公司上涨,量能达到 1.1万亿,北向也是净流入 93亿,妥妥的全面吃肉了。

而且,指数上冲的幅度并不算很大,上涨动能并没有透支,给后面的行情增加了延续性。

一、星巴克暴跌

五一期间,星巴克发布了财报,结果暴雷了。第二季度收入同比-2%,调整后每股收益-8%,全球同店销售额同比-4%。国际业务尤其中国市场,星巴克同样不好过,同店销售额大幅下降11%。

这是疫情后星巴克首次业绩下滑,5月1日股价-15.88%,创4年来最大跌幅!

星巴克一杯咖啡平均要卖到 35块,成本不会超过 10块,而瑞幸平均一杯只要 15块,两者的原料、成本几乎一样。

这两年瑞幸咖啡席卷国内,23年末国内门店数达到 1.62万家,是星巴克的两倍,而且瑞幸明显更受年轻人喜爱,口感更好、品种创新性更强。

也难怪星巴克CEO称,“当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”。

其实,不仅仅星巴克,很多老美的顶级企业,这两年都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强力竞争,苹果、特斯拉、耐克,都是苦主,今年股价也集体炸了。

苹果被华为抢走了不少高端手机份额,特斯拉被中国电动车企比亚迪、理想、零跑、极氪等重重围剿,耐克也被安踏为首的中国运动品牌强势冲击。

说这么多,不是要讲我们有多么厉害、多么了不起,而是想强调一句,中国也有不少优质、非常能打的企业,千万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。

特别是股市,港股连跌四年,A股连跌三年,很多人都是彻头彻尾的熊市思维。

涨一点就拿不住,回本就想清仓;等到市场涨疯了,彻底踏空才忍不住追涨,一不小心又买在山顶;这样的悲剧在A股不断轮回。

现在最核心的是心理建设问题,这个位置要从熊市思维切换到牛市思维。

熊市初期最怕满仓激进,最怕头铁不认错,最怕死拿不动,最怕过度乐观;

牛市最怕踏空,最怕因小失大,最怕畏畏缩缩,最怕涨一点就卖出,这些都是我经历几轮牛熊的心得体会。

我在公众号跟家人们反复强调,不要过于悲观,怕的就是大家节奏踏错,陷入过去的低迷里面无法自拔。

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,在半信半疑中成长,在憧憬中走向成熟,在希望中毁灭。

昨天一位朋友的留言我深表赞同,“机会是跌出来的,港股赚钱的机会遥遥领先。”

我补充一点,A股赚钱的机会也不差。

二、重视港股医药板块

连跌 4 年的港股,确实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洼地,甚至比A股还便宜不少。

港股市场主要有4大主力行业,互联网、生物医药、金融地产、可选消费。

在全球资金开始流入港股市场时,识别度最高的互联网近期已经连续大涨,腾讯大涨近 50%,美团接近翻倍,京东、携程、快手、B站等涨幅也不小,最弱的阿里都涨了 30%。

这个位置的互联网,我长期依然看好,但短线调整压力是越来越大了。

至于金融地产,有地产放松限购的利好,但一到两年来看,不确定性还是比较大。

可选消费这一块,之前跟家人们也分享过,但类似安踏、海底捞、泡泡玛特等,涨幅也比较大了。

现在港股还在绝对底部的板块,当属生物医药了。

医药板块低位、低估值,集采趋向于温和,政策转向扶持,早就是明牌。

2024年初,创新药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,创新药被定义为新质生产力;发改委牵头的A4纸横空出世,全产业链支持医药产业。

特别是近期,北京、广东的医保政策陆续落地,胰岛素集采价格也在让利药企,政策利好在逐步落地。

相比A股,港股有更多优质的创新药企。不过,投资医药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,风险也比较大,用指数化一揽子投资是更好的方法。

三、其他重要消息

1深圳市分区优化住房限购政策,放松力度其实比较小,难怪今天地产板块高开低走。

2通威股份首次回购,金额1.14亿元,我看了下,占到今天通威成交额的 10%了,但是股价却没怎么动市场卖盘力量挺强的

3韩国严打裸卖空,9家外资行被揪出。嗯,棒子国这招值得学习~

--------

我知道很多家人们已经被套了 3、4年之久,渴望回本离场的心,也越来越急切了。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,3、4年的亏,不可能两三个月就补回来。

今天收盘,今年回本的家人越来越多了,可没回本的恐怕依然是大多数,这就只能静待行情展开了。

被埋了三四年,本质上是为自己三四年前的错误决策买单了,那么,大家此时此刻的决策,也关乎着未来至少 3 年的收成。

我理解,不要追高已经炒上天的品种,是最重要的铁律。三四年前很多被埋的,就是因为当初追高了,大家要尽可能的吸取经验教训。
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nanshan168.com/equity-market/32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