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A昨天好不容易给了一颗糖,今天就又是一闷棍,这行情真是服气了。
不过,尾盘好歹拉回来一点,没有继续跳水,让大家的周末过得能舒心点,还算有点懂事。
港股那边,可就不太留情面了,恒生指数收跌2.01%,本周累跌2.17%;恒生科技指数暴跌跌4.58%,本周累跌5.87%。
美团今天在我交易软件上蹦出了一个超跌提醒,这时候只是感叹,幸好1个月前就清仓了,之前也提过一嘴。
清仓美团,主要是腾讯分股带来巨大抛压、主营业务有抖音强势杀入。
腾讯分股肯定没人怀疑会带来压力,有分歧的是抖音竞争问题。
看到不少卖方拼命挺美团,说抖音的竞争对美团影响不大,下跌就是机会云云,很多投资者纷纷赞同。
这里就借美团的案例,说说商业竞争的可怕之处。
彼得林奇在《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》一书中,频繁强调“不选竞争对手多的公司,只选竞争对手少的公司。”并且多次表达了对“竞争”的敬畏之心。
为什么“竞争”如此可怕?
任何一个行业,供给和需求的波动,都会带来价格的剧烈波动。
比如,你家楼下有个饭店天天有人排队就餐,老板赚钱赚到手软,这时候如果有人眼红,在你家楼下再开一家甚至好几家差不多甚至更好的饭店,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都赚不到钱。
这主要是因为,需求是有限的,饭店太多,每家店分到的客流量就少,说不定还会狂打价格战互相伤害。
反过来讲,这几家饭店熬个二三年,终于熬死了一部分,活下来的饭店,也就又能赚钱了。
真实的商业竞争当然比饭店的例子更复杂,不仅供给波动,需求也不会是固定的,至于资本市场的走势,就更复杂了。
再说回美团抖音这个例子,抖音外卖现阶段做的怎么样,其实不重要。
第一,抖音有钱,第二,抖音收费只有美团的1/10,慢慢的吸美团的血。让人想到拼多多低价最终干翻阿里、京东,成为中国电商市场的第三极。
站在现在的节点,抖音是不是真的能撬动美团本地生活和外卖业务的护城河,还很难下定论,我判断概率较小。
但市场一定会解读,抖音杀入美团的核心业务,就一定会给美团带来不确定性,而且短期内很难证伪。
大资金最厌恶的就是不确定性,这时候当然减仓为快。
从美团的例子,我们可以更多的扩展开来,比如:
2019年半导体火爆,产业大幅增加资本投入;
2020年调味品持续高估,引来了调味品企业的疯狂扩产;
2021年创新药的大火,导致了创新药融资、立项的狂热;
2022年新能源的亢奋,又使得全社会疯狂杀入锂电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链。
如今,半导体慢慢消化了当初的盲目扩产,产业周期逐步探底;创新药的投入,也逐步进入了收获期。
至于新能源,就只能祈祷需求的增长速度,比当初市场的亢奋还要更旺盛了。
其他重要消息
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.9万亿元(单月历史新高),同比多增9227亿元;
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73.81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6%;
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.93万亿元,同比增长9.4%;
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.98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。
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强劲: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.9万亿元,同比多增9227亿元;其中,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4.68万亿元,短期贷款增加1.51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3.5万亿元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解读,新增人民币贷款符合市场预期,结构上以企业贷款需求为主,说明企业生产和开工都比较快,企业对经济复苏信心在回暖。
我理解,社融数据可以完美解释1月份市场暴涨的原因,但对未来的影响不算大。
当然,社融数据(尤其是中长期贷款)历来是经济的先行指标,这个数据大幅回暖,那么接下来的经济复苏,就有了更好的支撑。
今年经济复苏的概率,已经无限高了,部分行业触底回暖的逻辑,市场也是非常重视的,比如消费中的白酒、旅游、游戏、免税、互联网,包括创新药、消费医疗、医疗器械,也会有消费场景回归、需求回升的预期。
这些行业,都是今年值得持续关注跟踪的。
今天就这,祝大家周末愉快,下周再战~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nanshan168.com/equity-market/26.html